绿城——不可避免的变数

2014-08-18  撰写人:世联行  阅读:2914

-策略.刘洋

2014年5月15日, 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绿城中国”和“融创中国”双双短暂停牌,随后,“宋卫平不玩了。绿城30%给孙宏斌,教育医院49%给马云”等各路消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开始散发。随后,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拟收购绿城中国不超过30%的股权。若此项收购顺利完成,融创持有的绿城中国股权数量有可能超过第二大股东九龙仓,从而成为绿城“新主”。最终,一场中国房地产界最大的并购案尘埃落定,孙宏斌治下的融创中国以62.98亿的代价,收购绿城中国24.313%股份,与九龙仓并列绿城中国大股东席位。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将于明年3月1日起担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明年3月1日起,绿城创始人宋卫平将改任董事会名誉主席。

此次变动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应,但绿城的变数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变局前夜,绿城经历了一系列谣言与故事。

 

困则思变,在宋卫平掌舵下,绿城开始了一场转型自救之旅。

2010年9月,绿城成立“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向“代建模式”转型,即委托方出钱或地,绿城出人出品牌,向委托方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是绿城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种模式,绿城的业务重心完全回归到了专业开发和服务上,向轻资产方向转型。

但该模式并未将绿城从水生火热的生死劫中解救出来。“代建项目受整个行业的影响,我们所有的‘地主’都碰到了一个危机,本来请我们去做代建的单位也想做一些比较好的房子,但改善型、中高端市场全部受压,所以这个代建会变得艰难一些。”宋卫平称:“另外一块代建就是保障房、安置房的代建,当然它的盈利模式是一个社会公益模式,而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模式。所以代建模式也有待于宏观调控的微调以后,看看市场的情况会有什么变化。这个代建模式是在2010年的上半年左右提出来了,那个时候市场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现在情况有所变化,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

代建业务受调控影响,进展缓慢,暂时并不能带来现金流,因此绿城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筹钱。2013年6月,绿城联合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投公司)旗下的建银投资以及全球知名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美国黑石,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绿城房地产、绿城阳光、建银投资、黑石分别出资4.8亿元、1.2亿元、12亿元及2亿元。绿城集团副总经理罗钊明任新公司总经理,并投资城镇化建设及养老社区建设。尽管绿城多次强调,成立新公司并未涉足房地产,但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旨在输血绿城。但一系列的整改动作并没有完全拯救宋卫平的绿城,最终使其易主融创。

在绿城易主之后,宋卫平发声,声明中表示,他并非远离绿城,“对于房产的品质,服务的品质,我还会以我的责任、能力去担当,这一点,请大家放心!” ,“以我本心,并没有打退堂鼓的道理。但权衡再三,老兄弟共进退吧,把这份工作交给比我们更有斗志,更有激情,也更有能力的人去做。我们选择相信融创,相信孙宏斌,希望他们把这个有理想的企业带进美好新天地。”

这次绿城不可避免的变数短期内并未对绿城市场表现有明显影响,上半年绿城中国青岛项目的成交量分别为,绿城理想之城,成交面积2.04万,同比大幅下降47.58%,成交金额2.68亿元,同比下降38.98%;绿城紫薇广场,成交面积2.96万,同比大幅上涨43.97%,成交金额2.25亿元,同比上涨为55.98%;深蓝中心为上半年新开项目,成交0.17万,成交金额0.95亿元;从项目来看,涨跌不一,。从5月15日消息传出至今一个月左右,绿城所有项目的成交量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14万,环比上涨14.88%;成交金额1.09亿元,环比上涨1.31%。

宋卫平时期的绿城已然快成为“绝版”,绿城的众多拥护者或许将购置进行珍藏,虽然“新绿城”表示,绿城今后产品品质将继续保持,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购房者“且买且珍惜”。

绿城“不可避免的变数给各大开发商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厉的宏观调控下谋求生存之道,成为企业必须重点思考的课题。

让我们期待一个”新绿城“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