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限购松绑”

2014-08-18  撰写人:  阅读:2942

   --策略.刘洋

限购令是国家出台强制措施,限制居民有限的购买房屋的相关政策。以各个城市发布的限购细则来看,各地的执行方式不尽相同。“国十条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的:从2010年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住房,购房人在购买房屋时,还需要如实填写一份《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如果被发现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将不予办理房产证。这是全国首次提出的家庭购房套数“限购令”。限购令自出台以来,已走过4个年头,2014年春,关于限购令松绑的说法甚嚣尘上。

2014年,“阳春三月”不曾如约而至。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在继上月环比价格上涨城市跌至57个之后,3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城市个数再次降低,房价未涨城市个数达到2013年以来最高。在全国楼市普遍清冷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实施4年之久的限购政策出现松动迹象,“松绑限购”似乎成了各方最先想到的唯一路径,其实这样的提法在过去数十载的市场发展中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了“分类调控”之后,更多赋予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的主导权的情况下,这些城市自认为出台“松绑限购”与中央精神并不相悖,从公开报道来看,目前有温州、杭州、长沙等城市有意或者已经申请放松调控甚至温州还想出台刺激性措施。

本轮松绑限购呼吁肇始于温州。在国家统计局的70个大中城市中,温州房价自2011年9月连续31个月下跌,个别楼盘价格近乎腰斩。杭州和长沙都是库存量过大、消化周期过长,杭州的供应问题又特别突出。

个人认为,当前市场状况不能简单的加之于限购政策:

1、限购政策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在过去多年调控中,也许这一政策“误伤”了一些改善型自住需求,增加了难度和购房成本,可能也给众多外地户籍人口购房不合理地设置了“歧视性”规定,但对抑制楼市投资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升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一些投资投机比较严重的、比例较高的城市。在很多城市投资投机比例甚至超过40%的情况下,如果当时不踩刹车的话,可能这些城市还会出现更大的泡沫,后果不堪设想。

2、当前的市场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因于限价,关键点是钱紧与供求失衡。首先是银根收紧,给行业两头造成制约,既影响开发又抑制成交;其次是供求严重失衡,核心又是无度供应,去年杭州成交量创新高,说明本身自住性需求没有问题,但无论如何也扛不住供应量的无限制增加。

3、取消限购不可取。这些城市市场问题的暴露,就是其本身存在泡沫的结果,不能靠引入更多非自用型客户的入场来消解目前楼市库存,更不能靠取消限购来释放信号,给购房者一种房价要涨的预期,通过引入更多的投资、投机客来解决问题。

 4、当前政策部分调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比如改善型需求,可以采用“卖一买一”的方式在一些城市放开,另外对外来人口不论是就业还是生活,都可以适当降低购房门槛。

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发展不能单纯的寄托在限购松绑上,寻求有长效机制的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形成合理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才能从本源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的困境。